听新闻
放大镜
马庆军:我不是“小诸葛”
2017-10-26 15:07:00  来源:清风苑
 马庆军:我不是“小诸葛

文>本刊记者 梁 爽 通讯员 王伟东

 

  (马庆军,37岁,镇江市丹徒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从事反贪工作10年来,参与办理了100余起贪污、受贿大案要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还没见到镇江市丹徒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马庆军本人之前,就听闻同事们对他的美誉“小诸葛”,心中不免先入为主地勾勒出一幅“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的智者肖像。见面之后,其他外貌特征一概记不清了,唯独惊叹于他那双仿佛深入你内心的眼睛。

  谈及 “美誉”,马庆军浅笑、摆手:“不不不,我不是‘小诸葛’。”然而,当采访结束,目送马庆军回审讯室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诸葛亮之所以被人们尊崇和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的智,更在于他立身行事、处世为人,有一股令人折服的力量。

  “小诸葛”的美誉,马庆军是当得起的。

  十年“隆中”,学无止境

  马庆军今年37岁,他的人生履历一目了然:十年教学、十年反贪。

  他开玩笑说,自己当老师的十年和干反贪的十年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诲人不倦”。

  1996年,马庆军才十八九岁,从师范中专毕业,在乡镇小学教数学,一教就是十年。马庆军清楚,自己志不在此,但到底志在何方,年轻的马庆军其实并没有那么清楚。

  马庆军人很“耿直”——每当我提出一些问题,他总是能一句话把我接下来的问题堵死。

  “教数学是因为喜欢数学吗?”

  “数学啊,倒也不是很感兴趣,当时的师范不分专业,出来工作领导让你教啥就得教啥。”

  “‘弃教从检’是因为早早地就对检察官这个职业情根深种吗?”

  “咳咳,那个年代,其实真的没多少人知道检察院是干什么的……因为一个朋友当时打算考法院,我就顺手报了检察院。”

  不管是命中注定,还是阴差阳错,马庆军边教书边自学,为自己的人生重新规划了一条路。

  他先后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专、南京大学法律自考本科,并组建了美满的家庭。

  2005年他以全市第一名的高分通过司法考试。

  2006年他顺利考入丹徒区检察院,也有了爱情的结晶。“孩子的年龄和我的检龄相同!”马庆军说这话的时候,幸福溢于言表。

  “学霸哥哥!传授一下高分过司考的经验呗!”我抛出了自己的小私心。

  “学习使我快乐。”马庆军一本正经地说。反贪局的小李一边大笑着附和一边补充道:“加班也使他快乐。”

  小李与马庆军是同一年入职的,又一起分在了反贪,算是院里最了解马庆军的人。“刚来那会儿,他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的,不加班的时候还想着加班。”小李特别佩服马庆军对工作的热情劲儿。“一晃十年,他的热情一点没退,就是体力不大跟得上了。”

  马庆军热爱学习是众所周知的。来到检察院后,持之以恒地读书、剪报、收集资料,积累专业知识。为了适应反贪工作的需要,他还广泛涉猎税务、金融、计算机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之中。

  2008年在对某公司经理进行初查时,马庆军运用学到的网络和计算机知识,对该经理和同行的通话记录进行技术处理,从而成功锁定了行贿人,使该案得以成功侦破。“其实在我这个年龄,去学习年轻人的那些高科技手段,还是挺吃力的。”马庆军有些自嘲地说。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办案水平,每隔一段时间,马庆军就根据不同案由、案件处理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并将办案过程写成心得材料装订成册。日积月累,马庆军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成为丹徒检察院的办案能手。

  躬身力行,运筹帷幄

  约定采访的地点是在丹徒区检察院的办案工作区楼上的指挥中心,除了马庆军和几个办案的检察官外,丹徒区检察院检察长黄进、分管反贪的副检察长陈东旭也都坐镇现场。说是采访,实际上也就是他们在指挥办案的时候抽空理理我。

  “这个人,应该快交代了。”

  马庆军盯着同步录音录像屏幕上的某个审讯室的画面良久,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这……怎么看出来的?”我一脸茫然。

  马庆军这才意识到现场还有我这个门外汉,转身面向我。“刚刚你也有问我,干反贪的策略和技巧。”马庆军与人说话的时候,永远都会直视对方的眼睛,“其实,反贪工作,说白了就是人心的较量。要说一定有效的策略,那还真没有。更多的可能还在于对症下药的经验。”

  小李对年长自己五六岁的“马大哥”甚是崇拜,在马庆军进入审讯室指导侦查人员的间隙,如数家珍地给我讲了好些马庆军曾经的“光辉事迹”。

  2009年的夏天,“我们抓了一个交通局局长王某,背景特硬。”小李记忆犹新,马庆军带着反贪一众小伙子经过细致梳理,反复权衡,在初审前制定了4套审讯方案,分别针对审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

  “什么声东击西法、以逸待劳法、无中生有法等等,都是些兵法里常用的计谋。”小李说,起初整整两天,王某对检察官的讯问不予理睬,一言不发。直到马庆军亲自上场,用“引蛇出洞”的激将法,让王某忍不住开口。而后,王某又开始翻供,狡辩。马庆军当机立断改变策略,用大量的外围证据与王某展开心理战。最终王某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当时那个审讯现场啊,简直是高手过招,风雷电闪……”小李露出迷弟的表情。“我们很难猜到马局长下一步打算做什么,他的脑子总是走在我们前面,行动也在我们前面。”

  比如,2013年,马庆军为了办理“粮食系统专案”,连续一个星期在40多度高温的银行档案室翻查核对账目,他说“电脑的机械排查终归是不如人脑手动。”2015年,查办电力系统窝案,马庆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安排“线人”,以谈生意为名打入电厂内部,了解“潜规则”。

  “你看,马局长进了2号审讯室!”聊得起劲时,小李突然兴奋地拉我看监控屏幕,“又可以一睹风采了。”

  审讯室内,嫌疑人正在口供上签字,马庆军坐在他面前,双手交叉置于桌面,与之前在指挥中心笑着与我谈人生谈理想,时不时还会自黑的形象截然不同。审讯室里的他,莫名就生出了威严。

  尤其是那双眼睛,深邃而通透,伴随着他磁性平缓的低音,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

  难怪小李爆料,不少嫌疑人在马局长面前才开口,甚至点名要求马局长来讯问自己。

  “也许是他十年在讲台上教学练就的天然气场?”反贪局几个80后干警聊起马局长时毫无顾忌,他们都说马局长没有领导架子,还很注重青年干警侦查实践的技能培养,“他总是仔细分析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长,进行分组和搭档。”“他还喜欢通过监控观看青年干警讯问,及时发微信进行提醒。”

  据说马庆军正着手启动培养青年干警“一人一特长”计划,打算打造一支“智慧反贪”复合型队伍。“他们年轻人,有自己特色的审讯套路和方式。作为一个团队的‘大哥’,如何在最恰当的场合时机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是我需要认真考虑的。”马庆军说。

  “每次结案总结会上,马局长总是夸我们在办案中表现的战斗力和取得的进步,唯独没有说他自己。”年轻的反贪干警感动在心。

  10年反贪工作,马庆军先后参办了100多件贪污、受贿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当问他对哪一起案件印象最深时,他思考了许久,“参办的每一起案子都很重要,那些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

  志虑忠纯,公正严明

  都说字如其人,我便好奇地请马局长给我签个名。纸上的“马庆军”三个字,刚劲有力,肆意洒脱。

  听听汪峰、高晓松的歌,陪家人旅旅游、踏踏青,与同事打打球、健健身,算是马庆军工作之余难得的休闲。

  “别看小马生活中那么追求诗和远方,工作的时候他可是个细致严谨、刚正不阿的人。”黄进检察长说,“他最近办的一件案子,共计讯问犯罪嫌疑人30余次,询问证人100余次,搜查、扣押10余次,卷宗装订成册后达10册,没有任何瑕疵和不规范之处。”

  2008年6月,马庆军一个同学的亲戚张某因受贿被检察院查办,该案由马庆军主办,张某家人多次请马庆军的同学从中帮忙,甚至不惜送上重金。马庆军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事儿,搁任何一个检察官身上,都应该知道怎么做。”

  “要慎重对待每次讯问,既要犯罪嫌疑人感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也要体会出办案的规范、文明和人性化。”这是马庆军时常对年轻干警说的话。

  2015年,马庆军办理的某个案件中,嫌疑人的女儿刚大学毕业,面临继续升学还是参加工作的人生抉择。马庆军结合自身经历,与女孩进行探讨和交流,并将其父的意见及时转达给她。还替嫌疑人妻女转交了家书和照片。

  嫌疑人被羁押后,马庆军得知,看守所提供的降压药并非其平时服用的品种,疗效不佳,第一时间与看守所协调,联系其家属将药送进看守所。

  后来,嫌疑人及其家属深受感动,主动退还全部赃款。

  对工作多一份投入,就意味着对家庭多一份愧疚。马庆军每年至少要加100多天的班,有时半夜里一个电话,也要毫不犹豫地到岗;有时为突击案件,连续几天几夜甚至一个月回不了家。马庆军的妻子是位教师,工作单位离家较远,白天在单位工作也很忙,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儿子。

  “所以我一有空就会陪他们去旅游,把我亏欠家人的时间尽量弥补上。”

  检察长黄进也是干反贪出身,丹徒区院大大小小的自侦案件他几乎都亲临现场。我问黄进对马局长怎么评价,他略一思考:“聪明、勤奋、努力、学以致用!”

  “非官方的回答呢?”我追问。

  “哈哈,那就是……我为他骄傲。”黄进笑着说。

  编辑:沈梦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