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2019年以来盗窃案件数据分析
2021-05-31 09:29:00  来源:丹徒区人民检察院

  2019年以来,盗窃案件频频发生,日益成为侵害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安定秩序的治安顽疾。近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检察院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根据辖区群众反馈的犯罪问题线索,对盗窃类案件进行研究分析,以检察“大数据”作为“药方”参与社会治理,解除群众“心头烦”,强力推动教育整顿成果转化。据统计,2019年以来该院共受理盗窃类案件140件205人,占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9.3 %,位居各类刑事案件受理数前列。

  从分析数据看,作案主体呈现收入水平低、文化层次低、有前科多的“二低一多”特点,其中无固定职业者占97.6%,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7.3%,有前科的占33.7%。作案地点多分布在农村及农村城市结合部,占64.3%;城市老旧小区、商场超市、高速服务区等地,犯罪分子也频频出没。作案时间多集中在凌晨1点至5点,占56%;农村集会庙会、农忙季节等盗窃案件频发。从作案手段看,顺手牵羊、见财起意者居多,占59.3%;通过非法获取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手段账号密码施行盗窃案时有发生。盗窃物品作案人首要选择现金、金银首饰、贵重手表、手机等价值高、易携带、易销赃的物品,占54.4%,摩托车、电动车及电动车电源等也屡屡成为盗窃目标。从犯罪过程看,犯罪分子对盗窃方式、手段、过程大多进行了“严密、细致的分析、研究和设计”,多是先采点后作案,先摸拟作案后真实作案等方式进行。

  剖析犯罪根源,分析报告显示:有的犯罪分子价值观念错位,幻想“一夜暴富”,也有的为了满足虚荣心和挥霍欲望,还有部分心理扭曲失衡的“仇富”者通过入室行窃报复他人、报复社会。有的犯罪分子法律知识缺失,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甚至连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触犯了刑法都不知道,“糊里糊涂”地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居民群众预防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给作案分子提供轻易得手的机会;部分群众被盗窃之后,往往选择自认倒霉,不及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线索;有的则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消极观念。另外,综治管理存在盲区,有的老旧居民小区监控设备等安保措施不到位,安全防范力量薄弱,治安巡逻难以真正落实到位;二手市场管理不规范,盗窃的名表、首饰、电脑等赃物形成“盗、收、销”一体的灰色犯罪链。

  针对以上犯罪特点及诱发成因,该院从“加强对废旧物品回收行业的管理,建立完善必要的验货、查询、联系、报告等制度,堵塞销赃渠道;制定外来人口管理措施,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严防流窜作案;落实治安保卫制度,加强老旧小区等门岗进出人员、车辆身份识别和治安巡防,严格防范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犯罪的思想根源”等方面向相关执法部门和职能单位提出预防意见建议,并深入社区、农村、公共场馆等重点部位开展防盗防扒普法宣传活动,以实际工作成效展示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