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丹徒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省、市人民检察院相关部署要求,综合运用检察职能,创新服务保障举措,积极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相关做法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受到企业家代表一致肯定。
一、切实强化服务意识,构建专业化保护机制。一是出台实施意见,强化权益保障。制定出台《丹徒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与服务的意见》,从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涉民营企业案件的司法标准、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权益的犯罪等十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着力解决在服务民营企业过程中存在的检企信息不对称、服务保障不均衡、保障能力有短板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涉民营企业案件办理、提升服务保障精准度提供遵循。二是深化检企联系,强化风险防控。加强以案释法,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司法诉求。2018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6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8条,为企业精准提供法律服务4次。深入企业调研,结合司法办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行业监管中的风险源点加强分析研判,及时提出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建议,源头预防侵犯产权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刑民联动,强化资产保护。加强对民事裁判的审查研判,建立虚假诉讼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机制,通过民事、刑事抗诉,防范企业资产被恶意侵吞。如在虚假诉讼线索摸排过程中,发现区法院对刘某某与某公司借款合同案作出的一审民事判决认定事实有误,借款合同系刘某某等人为骗取该公司经济损失赔偿而伪造,遂将该案提请镇江市人民检察院抗诉,得到采纳。后经镇江市中级法院指令再审审理,丹徒区法院再审认定原判决认定事实确有错误,判决撤销原审判决,驳回原审原告刘某某所有诉讼请求,及时回转被告某公司被恶意侵吞的60万元企业资产。
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营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一是加强涉企案件专业化办理团队建设。成立一把手检察长任组长,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区检察院涉企案件专业化办理团队,2018年以来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13件15人。在办理江苏某面粉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办案组严审细查、精准司法,将涉案金额由侦查机关认定的4600余万元依法核减为2900余万元,取得良好办案效果。加强岗位练兵,开展小课堂、实务研讨、业务交流等活动10余次,不断提升干警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司法工作能力。深化听证制度,增聘3名优秀企业家进入公开听证员队伍,听取意见建议,提升办案质效。二是严惩侵犯产权犯罪。推进实质性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机制,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秩序、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如在办理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的“3·7”特大窃电案中,该院第一时间提前介入,与侦查机关、供电部门就涉案金额评定方式等问题进行会商,并依法对10余名主犯予以批准逮捕。严厉打击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向民营企业收取“保护费”,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带有黑恶性质犯罪。2019年3月,经群众举报发现被告人吕某某涉嫌以举报污染环境为由向多家私营企业主敲诈勒索的犯罪线索,该院高度重视,主动对接侦查机关侦查,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最终以敲诈勒索罪依法对向7人勒索现金3.8万余元、香烟4条的吕某某提起公诉,确保有效打击、震慑同类犯罪。三是加强涉民企案件法律监督。开展涉产权民事、行政执行案件专项检察监督活动,保障企业合法产权。如在办案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孙某拒不履行执行义务,致使丹徒区某电光源材料厂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且存在隐瞒、转让财产的行为,及时派员介入,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其批捕、起诉。
三、依法适用轻缓司法,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建立前置甄别机制,严格司法标准。所有涉企业产权案件,严格审查、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依法予以不起诉和监督撤案。如在办理郑某某合同诈骗案中,该院经审查认为,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股东郑某某“非法占用”目的不明显,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证据不足,遂依法监督侦查机关撤案。二是优化办案方式方法,减轻负面影响。建立走访案发企业制度,深入了解企业现状和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慎重适用强制性措施,在惩办犯罪的同时努力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如在办理孙某某合同诈骗案中,该院综合考虑案件情节、辩护意见及羁押必要性,建议侦查机关对孙某某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使其回到公司正常开展企业经营活动。三是简化司法办案流程,提高办案效率。开辟涉企案件认罪认罚快速通道,对于轻微案件积极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减轻企业诉累。2018年以来,办理涉民营企业认罪认罚案件5件,速裁案件2件。用好庭前会议机制,对符合从宽条件的疑难复杂涉企案件,事先与法院进行沟通会商,谋求检法共识,加快诉讼进程。